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於2023年(下同)5月19日宣布,「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達成首批協定(first agreement),預期可深化美台貿易關係並強化美台貿易往來;6月1日,台美於美國在台協會(AIT)華府總部正式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雙方代表為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與我駐美代表蕭美琴。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下稱經貿辦)表示,此次協定不僅是台美間自1979年、近44年以來,所簽署結構最為完整的貿易協定,透過「堆積木」方式完成台美FTA(自由貿易協定)的重要一步,後續還有至少七項議題須完成,包括勞動、環境、農業、數位貿易、標準、國營事業、非市場政策與做法,台美雙方將盡速展開下一輪談判,目標設定在年底前完成所有議題談判。
6月1日簽署之首批協定,包括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相關協議凸顯雙方保障中小企業、希望加強雙邊發展,對於有意出口至美國的企業、航商、貨運、中小型服務業、出口業等大有幫助。
經貿辦指出,首批協定五項議題適用所有企業,「貿易便捷化」方面,確保關務程序效率與透明化,以簡化通關及邊境查驗作業,並透過電子化方式加速通關,節省廠商通關所需時間及費用。良好法制作業(Good Regulatory Practices,下稱GRP),即政府在制定法規的過程中,須讓民間的企業或社會團體有充分表達意見的權利。服務業國內規章,可令政府單位的作業環境更加透明,避免黑箱問題發生。雙方皆同意制止貪腐行為,故政府須建構更有效的法律體系以制止貪腐發生,並透過法律防止與制裁從事貪腐的政府人員,以徹底根絕貪腐行為。雙方政府皆同意,應提供中小企業更多的幫助,包括中小企業應有更多的機會能見面討論,及政府應透過倡議內容,令彼此的中小企業將來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希望透過後續談判,為台美經貿發展創造更多利基,也讓台灣的經濟與產業爭取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