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7
linkedin涉嫌竊取用戶個資遭起訴;假網評猖獗 紐約開罰19家公司
多位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用戶近日起訴該公司,稱其通過黑入自己外部郵箱賬號,下載聯繫人資訊,用於市場行銷目的。目前,這些用戶正尋求集體訴訟。
法庭文件資訊顯示,這些用戶已向加州聖何塞(San Jose)地區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法院禁止LinkedIn上述違法行為,並強制其返還任何因使用用戶身份資訊行銷得來的收入。
這些用戶于9月17日向法院遞交訴狀,並表示“已經有數百起關於LinkedIn類似行徑的投訴”。對此,LinkedIn方面表示,此次訴訟並無法律依據,該公司將抗爭到底。
LinkedIn在一封郵件中表示:“我們一直承諾將用戶放到首位,這其中就包括在如何保護、使用用戶數據等資訊上,一直公開透明。”
不過這些原告用戶稱:“LinkedIn偽裝成用戶,而後下載相關郵箱資訊。該公司能夠在沒有口令和情況下,下載用戶外部郵箱資訊,或者獲取更多用戶。”同時,這些用戶還指責LinkedIn利用自己郵箱中的聯繫人實施行銷活動,以達到“推動用戶數量虛擬增長的目的”。
目前,LinkedIn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用戶數量超過2.38億人,全球500強企業高管幾乎都加入了其中。
又紐約州總檢察長埃里克.施奈德曼(Eric T. Schneiderman)9月23日對出現假網評行為的19家公司處以35萬美元(約新台幣1,034萬元)罰款,並表示這些公司承諾不再犯。但專家表示,總檢察官辦公室發現的網評造假現象僅為冰山一角,在美商家評比網站Yelp上有20%的造假現象。
由於很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前會先上網查一下網路評價,網路遂成為商家競爭的重要戰場。一些商家紛紛聘請網路公關公司或寫手在網上貼出「正面評論」,進行欺詐性宣傳。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說,他們花費長達一年時間進行調查,查獲19家公司操縱消費者評價網站,並處以35萬美元罰款。
據悉,紐約一些網路公關公司在多家網站上為其客戶散發欺詐性質的商品評價。他們僱用自由職業寫手製造假評論,在Yelp、谷歌本地搜索(Local)和城市搜索(City Search)等評比網站發表。一些寫手甚至來自菲律賓、孟加拉和東歐等國。
據美國財經網站「市場觀察」報導,哈佛商學院副教授盧卡表示Yelp網站造假從2006年的5%上升為2013年的20%。在針對波士頓餐館網評的調查中,有16%為假網評。顧客顯然會被這些假網評誤導,因為一家餐廳在商戶網評上的星級上升一級,就意味著餐飲業收入增加5%至9%。
盧卡表示,由於越來越多的商家意識到社交媒體在與對手競爭中的重要性,造假網評越來越多。他說:「網評造假的現象顯然比總檢察長辦公室調查的結果更普遍,現在調查出來的就如同一個謎團中很小的一部分。」 Yelp對於盧卡的調查沒有做出回應,但Yelp和谷歌都建議用戶以實名(至少真正的第一個名字和姓的第一個字母)發表評論,並明文標示禁止付費網評。
另一份針對亞馬遜評價網站的研究顯示,85%最多產的網評來自名為「亞馬遜葡萄園」(Amazon Vine)的團體,他們熱衷發表網評,而且他們會從出版商、代理商和製造商獲得免費產品。研究人員之一的基勒表示,這種贈送網評員免費產品的方式使這些網評員們成為該網站的無償代理,而不再是代表消費者的發言人。